电话:13379033229
邮箱:sxtlxh@sxtlxh.com
邮编:710016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三路百花村社区D座2507
今年以来,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震荡上涨的状态,能源、金属、化工品基本上都呈现两位数的涨幅。纸浆、聚氯乙烯(PVC)、原油、热轧板涨幅超过20%,纯碱、螺纹钢、玻璃、铜、燃料油、铝等产品涨幅在16%-20%之间。
据生意社报道,4月24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1020点, 与昨日持平 , 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高,较2016年02月03日最低点660点上涨了54.55%。(注:周期指2011-12-01至今)
涨价潮引发的怪圈:干得越多,亏得越多
受原材料涨价潮影响,目前产业链中下游的一些企业面临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。不少生产企业一季度陷入亏损,甚至出现干得越多、亏得越多的情况。
媒体在浙江省湖州市一家生产聚氯乙烯型材的生产企业了解到,由于今年原材料大幅上涨,尽管一季度企业的订单量增加了30%,但是利润却大不如前,一季度亏损在200万左右。而除了这些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,一些装修公司也在承受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。
一家装修公司负责人告诉《涂饰商情》记者,今年春节之后,他接到了十几次涨价通知、不光是一些塑料产品,还有钢材、电线、水泥等等全部涨价。这让他春节之前接的十几个订单都是处于亏损状态,原料价格上涨向消费端传导还需要时间,而由于原料价格的不确定性,让他不敢轻易签订新订单。
“我做工厂十几年了,印象中没有这么涨过,不是一个品类涨,是大部分品类都在涨;不是涨3、5个点,而是10%、20%的涨。”
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引发热议,高层频频点名。这波涨价带来哪些影响?政策层面上又有啥对策?将持续多久?
资本炒作导致的“涨价潮”不可持续
二则是由于上游主要商品被金融化以及中国出口旺盛、投资积极等需求因素。导致产业和企业纷纷涨价,再加上中国很多领域上游过剩产能逐步出清,使得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上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增强,也会不断试探性涨价,甚至原材料一天一个价,导致下游部门制造企业也开始拒绝订单,避免损失。
当然,在资本炒作等原因下产生的“大宗涨价潮”必不可持续!目前价格疯涨,也引起了各方上层的密切注意!
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下,这一波“乱涨价”持续不了多久,但仍需保持警惕!
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
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,挤压了下游企业的利润,那么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,未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呢?
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加速恢复,经济向好趋势为大宗商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需求环境,与此同时,由于不同国家在疫情发展和控制上的不同,制造业恢复并不充分,这就造成了制造业产能不足的现实,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。
卓创资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新伟:对于终端制造业企业来说,原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整个制造业生产成本抬高,家电、机械等产品价格向消费者传导是非常有限的,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大宗商品趋势的研判,并结合现有的金融工具做好对冲,稳定生产经营利润。
业内人士指出,2021年仍是国内产能投放的大年,下半年各基础原材料生产企业均有投产计划,利好供应,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不可持续。
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:总的来看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、供需关系短期调整、流动性宽裕以及投资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,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。同时我们也看到,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,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、趋势性变化,因此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。